关中并非一个固定的行政区划广州配资公司,因此其具体的地理范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。
“关中”这一名称最早被大量提及,是在西汉时期的《史记》中。据统计,该书中“关中”一词出现了四十多次。最早的一次出现在《秦始皇本纪》里,有这样一段记载:“始皇为微行咸阳,与武士四人俱夜出,逢盗兰池见窘,武士击杀盗,关中大索二十日。”这段话反映了关中地区的治安状况以及当时的军事行动。
根据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的描述,关中大致位于渭水、雍山以东,黄河和华山以西,具体说是“关中自汧、雍以东至河、华。”有时,范围还会包含汉中和陕北地区。
展开剩余88%另外,历史上还有多种关于关中范围的说法。东晋时期的徐广提出“四关说”,认为关中被四道关隘环绕:东为函谷关,南为武关,西为散关,北为萧关。还有一些传说中的“六关说”,加入了潼关和金锁关,尽管这些说法来源不明,但总体上与战国秦汉时期所说的“关中乃四塞之地”意思相近,符合当时地理形势,具有一定准确性。
随着历史发展,潼关逐渐成为重要关隘,函谷关的地位逐步下降,“关中”一词的范围也随之变化。现在通常认为关中指陕西中部秦岭以北,子午岭、黄龙山以南,陇山以东,潼关以西的地区。这样一来,函谷关、萧关甚至武关都被排除在外。(以上内容来源于史念海等编著的《陕西军事历史地理概述》)这一观点自汉朝以后普遍被接受,一直延续到今天。
关中成为帝王之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。周武王便是在关中起兵,会盟诸侯,东出函谷关,一举攻取天下。虽然周朝夺得中原,却并未迁都中原,而是继续在关中建都,同时将广袤的中原地区分封给各路诸侯。周公旦对关中评价极高:“被山带河,沃野千里,天下形胜,莫过于此。”在周人眼中,关中是天下最为优越的地方,其他地方无法相比。
周孝王六年,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室封于秦邑(今甘肃天水),成为周王室的附庸国。秦襄公时期,犬戎入侵,襄公联合卫武公、晋文侯、郑武公以“营救周王室”名义讨伐犬戎,将其驱逐出镐京。周平王东迁洛邑时,秦国也派兵护送。因“救驾”与“拥立”之功,秦国被封为诸侯,并获得了周平王的承诺:若能赶走犬戎,封地可扩至岐山以西。
经过襄公、文公两代君主近二十年的征战,秦国版图扩展到岐山。秦文公之后,历代君主持续努力,将“歧丰之地皆纳其下”,平定犬戎各部,收复杜、郑之地,国土推进至关中东端。
此后,秦国继续向东扩展,公元前677年迁都雍(今陕西凤翔),历经近百年的创业,秦人已占领关中大部分土地。秦惠文王时期,张仪盛赞关中:“田肥美,民殷富,战车万乘,奋击百贸,沃野千里,蓄积多饶……此所谓天府,天下之雄国也!”秦国以关中为基础,南征巴蜀,东取河东、汉中,最终统一中原。
秦朝灭亡后,项羽计划建都,谋士韩生劝说:“关中阻山带河,四塞之地,地肥饶,可都以霸。”然而项羽不采纳,反而选择了自己的家乡彭城为都。结果刘邦趁机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,抢先占领了关中。
关中富庶,人口众多。楚汉争霸中,刘邦多次败给项羽,但靠萧何在关中不断募兵补给,才使“汉兵盛,食多,项王兵罢,食绝……因其饥遂取之”。
刘邦在选都问题上,谋士娄敬曾建议:“夫与人斗,不扼其吭、拊其背,未能全其胜也;今陛下案秦之故地,此亦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也。”意思是,如果都建在关中,便能扼住东方各国咽喉,掌控其背脊,是必胜之地。
著名谋士张良进一步分析:“关中,阻三面而守,独以一面东制诸侯;诸侯有变,顺流而下,足以委输。此所谓金城千里,天府之国也。”他认为守住关中的东面足矣,进攻可顺水推舟,非常便捷。
另一谋士田肯也称赞关中:“秦,形胜之国也,带河阻山,地势便利,其以下兵于诸侯,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。”这句形象比喻后来演变成成语“高屋建瓴”。
多位谋士的看法不谋而合,刘邦最终决定建都关中长安,大汉王朝就此诞生。
太史公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对关中地势亦有感慨:“夫作事者,必干东南,收功实者,常干西北。”意即开创事业多出自东南,但最终称霸天下者,还是以关中为最佳。
汉武帝时期发生一件重要事件——函谷关东移,关中范围东扩至今河南一线。
当时有“关中人”与“关外人”的区分,汉朝人以关外身份为耻。居于关外新安县的楼船将军杨仆上书汉武帝:“乞以家财东迁函谷关”,欲转为关中人。汉武帝为照顾他,将函谷关关址东移三百里,将杨仆家乡纳入关中。豫西弘农也因此划入关中,直到北宋统一后重新划政区,弘农才重新划入河南。
西汉的这次迁移,东汉末年曹操又向北改道,函谷关地势不再险要,军事价值大减。潼关崛起,函谷关日渐没落。汉代以后,关中东门户的军事攻防,开始以潼关为主。
关中自西周以来,一直是秦汉两朝千余年的王霸之地。这里雨量充沛,灌溉系统发达(如郑国渠),沃野千里,四塞环绕,攻守兼备。民风彪悍,兵员充足,陇右河西还是著名的战马产地,提供优质骑兵。因而天下动乱时,最易夺得天下的地方往往是关中。
然而东汉末期,董卓、李傕郭汜、马腾韩遂等人先后占据关中,但皆未能统一北方,甚至未能稳固关中。
从史料来看,李傕郭汜、马腾韩遂几乎无一成功机会,董卓虽然残暴,却是他们中最有潜力的。
李傕郭汜的势力始于董卓死后,李傕奉命东征朱俊,归来时董卓已亡,且传出王允要清除凉州人的消息。李傕打算遣散兵力避难,贾诩建议他率兵杀回长安。最终,李傕郭汜带领董卓旧部数十万,占据长安,掌控汉廷。但他们只是名义上的领袖,实际上无根基,互相猜忌,甚至自相残杀,难以稳固关中。
马腾韩遂更是凉州势力,被董卓邀入关中。兴平元年,马腾入驻霸桥,准备与董卓大干一场。但董卓早亡,李傕掌控关中,对他们不放心欲驱逐,
发布于:天津市航心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